当前位置:世界数码科技网 >> 热词推荐 >> 文章正文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服务(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发布于:2021-09-12 被浏览:1117次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服务(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人民网-青海频道 原创稿

近年来,果洛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青海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始终高举生态保护大旗,坚持以改革为推力,不断调整思路、创新举措,以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区为目标,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快完善生态文明领域制度体系。果洛州始终秉持生态立州的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自觉扛起政治责任,执行主体功能区红线,深入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先后出台了《果洛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果洛州草原保护管理条例》《果洛州草原承包办法》《果洛州关于加大种草力度的决定》《果洛州草原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果洛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果洛州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果洛州虫草资源管理办法》《果洛州草地生态治理修复管理办法》《果洛州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风险排查督导工作方案》及河湖长制、草长制等一批基础性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改革举措,为全州取得更多更高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提供制度支撑。

二、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治理新模式。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自觉提高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投身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试点以来,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在推进园区建设过程中,结合果洛实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划定园区红线职责范围,有效整合园区职能,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登记确权试点、特许经营生态体验试点、自然资源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高效联动机制试点,实现园区内集中统一的自然资源综合执法,有效解决了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构建实施“生态管护 基层党建 精准脱贫 维护稳定 民族团结 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实现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探索和实行生态补偿与保护效益挂钩机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7:3的比例实行绩效管理,将奖补资金发放与草原生态管护责任挂钩、将管护员补助资金的支付与管护任务完成挂钩,园区内管护员年均收入达2.1万多元,生态补奖政策的导向效应逐步凸显。通过多年努力,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050个,“千湖之县”再现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美景。

三、以工程治理为手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释放环境工程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计划性等优势,为全州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稳步实施以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有害生物防控、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的三江源一期、二期工程,落实项目27项,总投资26.22亿元,共治理黑土滩296.1万亩、防治鼠害9522.68万亩、防治土地沙漠化95.71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98.29万亩,实施重点沼泽湿地保护111.91万亩,减畜231.88万羊单位,完成禁(休)牧面积9230.44万亩。


先后投资4.36亿元,实施了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河道治理等项目,投资1.84亿元实施班玛县岷江流域防洪工程。全州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显现,黄河源头再现千湖景观,天蓝地绿水美山青的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

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果洛州坚持做好生态扶贫这篇文章,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创建“生态管护 ”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同时为环境保护治理提供人力支撑。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最终实现增收增绿“两不误”。以“两榜两公示”的办法,优先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聘用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人员,共吸收5036名贫困人口从事生态管护工作。累计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7.92亿元,3180户贫困户受益2.06亿元;累计发放天然林保护和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5.8亿元,1856户贫困户受益1.2亿元。

五、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果洛。一是全方位开展土壤(固废)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累计投资4.91亿元全面解决了全州4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及32座寺院的生活垃圾处置和收集转运问题,率先在青海全省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全覆盖。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城乡公共厕所80座,农牧户厕3209座,旅游景区公厕10座,公共服务公厕52座,宗教活动场所公厕22座。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先后投入1亿元,在宜林城镇开展造林绿化,累计植树96.5万株。2019年底,全州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占全省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的比例不到2%。二是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了《果洛州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先后落实资金2670万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制定了《果洛州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果洛州黄标车鼓励淘汰工作方案》,对全州机动车进行尾气排放检测,从源头上强化机动车排放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料场渣场遮盖、封闭运输、半封闭堆放等方法,有效防治二次扬尘污染。对集中供热锅炉进行除尘脱硫技术改造,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及时消除大气污染环境隐患。今年1至9月,全州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PM2.5浓度同比下降21.2%。三是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共设立河长537名,全州共设巡管员5691名,形成了有效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制定了《果洛州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果洛州水污染防治专项总体实施方案(2016—2020年)》《黄河源区湖泊群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5—2020年)》,先后争取落实专项资金4.9亿元用于水污染防治,对玛多县良好湖泊、辖区黄河流域水生态及长江流域水环境进行了环保修复和治理;投资3.6亿元建设各类排污管网358.9公里。境内地表水二类水质达标率100%,各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17年至2019年,果洛州连续3年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目标考核中评为第一名。(来源:青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